港口充满活力,新就业新场景不断涌现……开放
时间:2025-10-20 10:51 作者:365bet官网

央视新闻:港口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也是经济开放的窗口。 “十四五”期间,我国港口布局不断优化,新、扩建对外开放港口40个。目前,全国有311个港口,包括各类水运、陆运、空运。在各个口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了一个“移动的中国”。上海外高桥码头汽车出口连续四年突破100万辆。位于上海外高桥港区的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进出口码头,每天约有2-3艘国际货轮从这里出发。前面的两艘滚装船,载着4083辆中国制造的汽车驶向海外。广西友谊关口岸“小水果”中的“大经济”广西友谊关口岸是中国最大的陆路水果进出口口岸之一。今年前8个月,通过该口岸进口水果83.7万吨,同比增长57%,比“十四五”前期翻一番。从东盟的“果园”到中国人的“果盘”,友谊关口岸是“生鲜商品通道”上的关键一站。卡车司机只需扫描身份证、指纹、人脸,十秒即可快速通关东盟国家进口水果,进入国内市场。海陆空网络和制度创新助力“内陆”变“边疆”。除沿海、沿边地区外,“十四五”期间,中部地区依靠高铁网络、航空枢纽、水运升级以及自贸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制度变革,使曾经的腹地地区变成了一个新的经济体。开辟对外开放新领域。依托“空中丝绸之路”,河南郑州开通了至卢森堡、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8条洲际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城市。江西赣州开通中欧班列西部大通道,通达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家具产业年产值从300亿增加到2800亿,让革命老区直接连通欧亚市场。安徽芜湖港、湖南岳阳城陵矶港等航道升级改造,实现“东行海运、西行班列欧洲”,让内陆地区更好融入全球物流网络。从南海沿岸到西部边境的开放步伐正在加快。未来,更多的口岸和开放平台将继续在开放中发挥引领作用。以更加包容和充满活力的态度迎接全球机遇。 “十四五”开局之初,开放的中国涌现出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场景。港口布局的不断优化、沿海陆域的高效开放,不仅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带动经济交流增长,而且催生了许多与外贸相关的新就业岗位和新场景。外贸新事业:新能源汽车“摆渡人” “十四五”期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出口陆路口岸。高云是这里的新能源汽车“摆渡人”,通过自动驾驶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带到中亚国家。相比传统的笼车运输,“摆渡车”运送汽车更加灵活高效,这种方式也因此受到更多国外汽车进口的青睐。随着霍尔果斯海关开始实施“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模式后,每天往来中哈之间的“汽车摆渡人”数量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增长到5000多人。外贸新场景:义乌商贸AI大模式赋能小商品全球贸易链接 浙江义乌,这座素有“市场之城”之称的城市,随着全球数字贸易中心的启动运营,也颠覆了很多人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印象。此外,义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同步推出商业垂直领域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涵盖从设计、生产、营销、推广到最终交易的各个环节。